等我们老了,放眼一看,身边全是老头儿老太太。大伙儿供完房子,养大孩子,留给自个儿的不知道还能剩多少。退休金显然是不够用的,养儿防老恐怕更指望不上,我们用什么来养老呢?

  论资产,个个都是百万富翁,北上深一不留神就成了千万富翁,但其中房产占了七成。买了一套想买二套改善生活,买了二套还想再买第三套做投资,但除了房子,手里没几个活钱,中产家庭大都背负了不小的房贷。

  中国人安土重迁,对于房产、地产看得尤其重,如果没套房子,别人看你的眼神都是怪怪的。如果你特立独行就是不想买房,不是不可以,但请一定要做好资产储备和心理建设。

  要以房养老,有一套房显然是不够的。你自己要住一套,只有把“富余房产”出租获得收入,才可以做到补充养老金的目的。再或者,卖房拿一大笔钱,存起来慢慢用。

  选择出租房子的,地段一定要好,因为经过这么多年的房价暴涨,咱们的房子租售比实在不高。

  另外一种真正的“以房养老”,是保险公司推出来的产品,全称是“反向抵押养老保险”。

  具体玩法:拥有房屋完全产权的老年人,将其房产抵押给保险公司,继续拥有房屋占有、使用、收益和经抵押权人同意的处分权,并按照约定条件领取养老金直至身故;老年人身故后,保险公司获得抵押房产处分权,处分所得将优先用于偿付养老保险相关费用。

  翻译下:老人把房子抵押给保险公司,自己不仅能接着住,每月还能领一笔钱,一直领到去世。老人去世后,后人连本加利把钱还给保险公司,就能把房子继承了。

  对于后人来说,这相当于向保险公司分期借钱,钱一分没落在自己口袋,未来还要全款再买一次房!

  我认为,能接受这种“以房养老”方式的人会相当有限,因为结局往往是房子收不回来。就算老人同意,后人也不一定可以同意,“崽卖爷田不心疼”的骂名可不好听,咱还是趁早算了吧。

  第三类,有后人,关系也不错,但后人目前经济压力很大,未来可能逆袭,先借钱养老再说。

  但这几类人还是会很少。果然,查了下官方数据,“以房养老”试点5年,全国一共只有129个家庭这么干!

  这事搁十年二十年前,没有一点疑问。因为房价涨得太猛,几乎所有房子都在狂暴升值,谁有钱不买房谁是傻子。

  但今天谁都知道,这事儿靠不住了。如果未来房价缩水,今天300万的房子,20年后只能卖200万,你一定很不爽。

  未来能确定的是“房住非炒”,但房价具体怎么走,谁都说不准,毕竟我们的房地产市场化还只有20年,没有经历过完整的周期。

  同样是“世界第二大经济体”,同样是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,同样是喜欢把买房作为首选投资理财手段的民族,不知道你有没有感受到同样的配方同样的味道?

  中国楼市的拐点在2017年显然已然浮现。根据我的观察,跟去年相比,北京房价至少又降了10%,而且成交量很低,没人愿意当接盘侠。

  当然,中国不是日本,房价不一定会断崖式下跌。我们的房地产调控力量还是相当强大的,这一点要有信心。

  另一个可借鉴的例子是美国,房地产市场化的历史更长,盘子也更大。从过去100年来看,美国平均每年房价上着的幅度大致是3%,略高于通货膨胀率。

  值得关注的问题是房产税。看这几年的形势,房产税出台是迟早的事。一旦推出,手里拿着多套房产的,恐怕会有烫手山芋的感觉。

  如果房子不再升值,持有又要持续付出代价,不知道你是否还愿意几十年后卖房养老呢?

  所以我的结论是:如果有多套房产,现在就可优先考虑部分变现,投入更有效的理财渠道。如果今天还在考虑入手囤房的,还是醒醒吧!

  第一,“人无远虑,必有近忧”,所以壮年要做老年的准备,强健时要做疾病时的计划。第二,“日计不足,岁计有余”,所以微细的金钱,只须有长久的积聚,可以供重大的用度。

  今天预备明天,这是真稳健;生时预备死时,这是真旷达;父母预备儿女,这是真慈爱。能做到这三步的人,才能算作是现代人。

  在预备养老方面,我们怎么样才能做到“真稳健”呢?根据胡适博士的思想,我整理了具体的解决思路:

  甲、乙、丙三人,同为40岁,都有一套价值300万的“富余”房子,假定到65岁时房子仍然值300万。

  甲,计划“以房养老”,每年收租金,及时行乐,65岁时把房子抵押给保险公司,每月领取养老金9000元,85岁去世,如果后人还不上钱(300多万),房子就归保险公司了。如果一不留神活久了,钱会不够用!

  乙,计划“卖房养老”,每年收租金,及时行乐,65岁时卖房得房款300万存银行,按月支取用作养老金9000元,85岁去世,留给孩子30多万。如果一不留神活久了,钱会不够用!

  丙,计划“年金养老”,现在就卖了300万,留下70万用来及时行乐,其余230万全部投入买年金保险,65岁时开始每月领取养老金9000元,85岁去世,留给孩子保险金900万。如果一不留神活久了,哪怕活到105岁,都能够继续领取养老金,顶得住!

  这是假定房价不降的情况,如果中国楼市的走势跟日本楼市一样,房价大跌,甲、乙会很惨!

  经济学里有个著名的“康波”,一个大的“波”(周期)大概六十年,古今中外概莫能外。

  “波”,简单说就是有起有落。当处在上行周期时,钱好挣,我们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去挣钱。

  而处在下行周期时,则需要做足储备,尽可能找到能够抵抗周期、陪伴我们从容变老的投资理财渠道。

  从今天到我们垂垂老去,显然需要穿越一个“康波”,跨过一条“大河”,你准备好了吗?

上一篇:保洁夫妻实拍作业环境龌龊程度令人作呕有房间堆200多瓶尿

下一篇:洗地毯丢掉 折旧补偿相应的丢掉